推动民族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21年03月15日

字体: 关闭本页

在“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和教育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以后,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决策部署,新时代民族教育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地制宜,谋划和明确新阶段奋进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努力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

坚定办学方向,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政治根基。新形势下办好民族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和制度体系,全面加强民族地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全面铸牢各族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牢抓好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全面推广国家统编三科教材,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促进均等共享,彰显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将加快发展民族教育摆在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突出位置,继续实施各项普惠政策、特殊政策、重点倾斜和专项扶持,加快缩小区域、城乡差距。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快补齐农村教育发展短板,保障民族地区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与发展。全面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办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深化教育对口支援,不断提高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

提升服务能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推动教育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树立和秉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全面提升教育服务人自身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打好服务能力跃升攻坚战,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深化课程教学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引导民族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接轨,着力提高民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深入实施教育扶贫,推广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深化东西部职教协作,推进新时代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各类专项招生计划向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高海拔地区倾斜,以培养更多本地化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高层次紧缺人才,助力当地巩固扶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

强化保障能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通过实施新时代强师计划,培养适合民族地区教育实际的优质教师,精准提升民族地区教师教学能力,继续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不断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加快补齐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短板。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和保障力度,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教育新基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深化依法治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民族教育改革,为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和促进社会参与公共教育治理等提供法律保障,深入推进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治校,形成民族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格局。

(作者王建,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研究部主任、研究员)(《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