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调研,在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看望苗族同胞时,他点赞苗绣“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并嘱咐“一定要发扬光大苗绣,既能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也能为扶贫产业、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苗绣是独具特色的一种中华刺绣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史籍记载唐朝时,东谢苗族“卉服鸟章”,即在服饰上绣许多花、鸟等图样。明朝时,贵阳苗族喜用彩线挑成“土锦”“绣花衣裙”“织花布条”。清代清水江苗族刺“锦衣”、绣“苗锦”等。
苗族是一个从上古走来的民族,其先民自逐鹿中原失败后开始南迁。苗绣一针一线,绣出无字史书。过黄河绣条黄线,渡长江绣条蓝线,翻山越岭绣曲线。苗绣记载了苗族历史和文化的变迁,被称为“中国古文化的活化石。”2006年,苗绣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刘大泯教授酷爱贵州民族文化,尤其对苗族文化情有独钟。他已在其研究领域出版学术专著9部,《中国苗绣艺术研究》是他的第6部著作。刘教授嘱我为之作序,婉辞不得。于是,我在第一时间拜读了《中国苗绣艺术研究》。
刘大泯教授系潜心于攻关贵州民族文化。《中国苗绣艺术研究》不仅考察了苗绣的历史、种类、分布、美学特征、工艺技法、文化内涵等本体内容;而且还深入田野,专门调查和记录中国苗绣的代表村落和传承人,呈现出苗绣在当下发展与生存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可以这样说,它是国内率先系统研究苗绣艺术文化的学术专著。
《中国苗绣艺术研究》告诉我们,早在2013年,贵州省就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的意见》。自“锦绣计划工程”实施以来,投入资金10多亿元,带动50多万妇女创业就业,全省绣娘人数达60多万人。通过“公司+协会+绣娘”等模式,建成巧手脱贫基地千余个,合作社1千多家,并通过文化产业扶贫等扶持一批苗绣骨干企业。例如松桃县苗绣公司负责人石丽萍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亮相,讲述传承苗绣,带领妇女创业致富的故事。2019年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荣获中国妇女手工创业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台江苗手工合作社的作品先后亮相美国时代广场、北京国际时装周,台江百名绣娘绣成的《锦绣台江》荣获法国国家艺术沙龙展卓越艺术奖等。与此同时,贵州还成为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妈妈制造”的基地。
作者在充分肯定苗绣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呼吁:1、出台关于发展和保护苗绣产业的文件及立法规划;2、加大实施力度,提高苗绣的影响力和市场品牌价值;3、设立专项基金扶持苗绣的发展;4、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出更多的苗绣专业人才;5、创新是灵魂,努力提高苗绣产品的功能化;6、打通产供销渠道,实现苗绣商品的产业化;7、编辑出版苗绣工艺教材,让传统文化进入课堂;8、搭建行业协会促进苗绣的市场空间;9、积极组织、创建行业技能比赛。我认为,作者的这些对策建议是值得重视的。
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苗绣艺术研究》由刘大泯著,邓林译,用中文和英文同书出版,这就加强了对外宣传的力度。
(此文为《中国苗绣艺术研究》序言,本版有删节)
文/石朝江
编辑/邱奕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转载自《贵州日报》,原文阅读
编辑/伍韬
二审/胡馨月
三审/刘大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