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与专家交流研讨共谋民族教育新篇章

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24年11月25日

字体: 关闭本页

2024年11月23日,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迎来一场交流指导会议,旨在共谋民族教育的未来发展。此次会议汇聚来自西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和青海师范大学多位专家学者,与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共同研讨民族教育前景。

会议伊始,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大泯首先向与会者介绍了我院自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研究团队成员构成、研究方向以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各位专家与研究院成员就民族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万明钢教授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筑牢民族团结基础的重要性。他强调,民族团结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民族心理学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心理学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意识,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吴定初教授则针对多元文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以藏羌走廊和苗疆走廊为例,详细阐述了多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历史的宝贵价值。他认为,应该深入挖掘和传承这些民族文化,通过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共同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同时,他还对抗日时期少数民族维护祖国统一所做出的贡献表示了高度的赞扬和敬仰。

李晓华教授则以青海师范大学为例,分享了该校在民族教育方面的特色和经验。他认为,注重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存是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他认为,可以强化相关高校与外界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携手探讨应对文化发展和民族教育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与难题的应对策略,协同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民族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本次会议在专家与研究院成员的深入交流与探讨中顺利闭幕。会上,专家们提出的宝贵建议为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的成员带来了丰富的收获,并为民族教育研究工作明确了发展方向。与会各方在交流中纷纷表示,将共同努力,为推动贵州乃至全国民族教育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专家一行人参观我院

刘大泯向一行人介绍我院

万明钢强调民族团结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吴定初阐述多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历史的宝贵价值

李晓华分享青海师范大学在民族教育方面的特色和经验

会议现场


万明钢(西北师大),现任西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少数民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全国民族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等。

吴定初(四川师大),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原理"硕士点领衔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师大第一届、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为美中教育联合会﹙SINO-American Education Consortium﹚会员,并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政府第一届督学,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教育学、心理学学科评议组副组长,四川省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基本理论与应用等。

李晓华(青海师大),现为青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教授,青海省省级骨干教师。


文/张英 图/吴珍英

一审/伍韬

二审/胡馨月

三审/刘大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