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土社会研究中心(贵州)第四期学术报告会在我校举行

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19年05月25日

字体: 关闭本页

为进一步加强学术研究氛围,拓展学术视野,5月23日上午,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在文韬苑第一会议室举行了中国乡土社会研究中心(贵州)第四次报告会。本次报告会邀请到黔东南州施秉县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宋永泉作了题为《“独木龙舟文化圈”与独木龙舟的形制变迁》的学术报告。我校地理与资源学院、旅游文化学院、商学院及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专兼职研究团队三十余位学术骨干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中国乡土社会研究中心(贵州)副主任杨定玉教授主持。

报告会上,宋永泉首先从“独木龙舟文化圈”的概念界定、地域范围、独特文化生态环境等视角介绍了“独木龙舟文化圈”的变迁。接着,从独木龙舟主体部分的龙尾、龙身、龙头的变化介绍了独木龙舟的发展历程。宋永泉认为,从远古到现在,“独木龙舟文化圈”和清水江独木龙舟经历了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这种发展与演变过程是与各种不同的文化交流融合、吸收借鉴、消化改造紧密相连的。这也正是苗族文化历经千年传承还能生机盎然,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原因。因此,研究“独木龙舟文化圈”的独特文化现象,可以为探寻多彩贵州及其“文化千岛”找到一个适合的解剖范本。

中国乡土社会研究中心(贵州)执行主任陈志永教授在评议时指出,宋永泉长期不懈地学习研究民族民间文化和地方史,对独木龙舟文化有较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尤其是对文化现象追问中自然形成的张力与知识的穿透力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他还从科学研究的态度、不断怀疑追问的精神、对民族民间文化开展多元文化解读以及多学科追问的创新、双向互动的研究方法、文化内嵌的研究视角等七个方面深刻解读了宋永泉校长的报告。他认为,此次讲座对于历史学、体育学、人文地理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以及旅游管理专业相关教师开展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报告结束后,宋永泉校长与广大师生开展了深入的交流互动。我校特聘专家、南开大学石林教授认为宋永泉校长在民族志研究中,对少数民族特定艺术文化与我国历史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值得借鉴和学习,石林教授还从少数民族神话、历史文献、实地考证以及有关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地理与资源学院盖媛瑾副教授基于万物有灵的视角,就苗汉民族对于龙文化的不同解读进行了交流。学生们也积极提问,从独木龙舟的文化圈的地域界定标准、界定时限等方面提出疑问,宋永泉一一作了解释。

最后,杨定玉教授高度评价了宋永泉所作的学术报告。他指出,作为中国乡土社会研究中心(贵州)的第四次报告会,宋永泉校长的报告从多学科及文化交融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完整的关于独木龙舟的文化场景,本次报告展现的脚踏实地、扎根田野的研究精神以及对于家乡龙舟文化的深厚情怀,值得我们深刻体会。他希望与会师生能认真领会宋校长的学术报告,力争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文/蔡知远 图/胡馨月 审核/杨定玉

宋永泉作报告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