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背景下村寨集体行动何以可能——堂安侗寨村民自组织能力的社会人类学考察

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19年01月09日

字体: 关闭本页

作者:陈志永 刘锋

摘要:社会转型背景下西部少数民族贫困村寨集体行动能力事关当地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公共秩序生产能力。贵州黔东南堂安侗寨面对频繁流动的村民、集体资源的缺失、村寨法定组织行政化、村寨能人缺失以及制度体系真空化引发的公共性消解危机,村寨依旧能在公共资源管理、公共文化活动、应对突发事件以及乡村治理中有较强的集体行动能力,在生产生活领域继续保持互助与合作传统。这主要源自村寨较强的社区记忆、传统交往空间信息化拓展、农耕经济的延续与核心家庭的相互嵌入以及短期内难于消除的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相互叠加,使村民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依旧保持较强集体行动能力。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村寨集体行动对顺利落实国家政策、降低外来企业参与村寨旅游开发的交易成本、推动村寨文化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民族旅游村寨治理模式的实践逻辑与制度创新研究”(15BGL126);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山地民族贫困村镇旅游发展干预中的内源性能力建设研究”(JD2013137); 2016年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资助项目;

关键词:社会转型; 民族村寨; 集体行动; 堂安侗寨; 社会人类学;

DOI:10.16415/j.cnki.23-1021/c.2018.05.013

分类号:C912.4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年第4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见《民族问题研究》201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