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治理:制度底色、组织过程与运作机制——以贵州郎德苗寨两次旅游开发为讨论对象

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9日

字体: 关闭本页

陈志永

摘要:村寨制是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普遍存在的一种制度安排。通过长时段田野追踪,借助“过程—事件分析”的研究策略,对贵州黔东南雷山县郎德苗寨两次旅游开发的组织过程与运作机制展开研究,研究得出:(1)村寨制为旅游开发的组织过程与运作机制提供了给定条件与制度底色,两次旅游开发过程均受到给定条件与制度底色的牵引;(2)以村寨制为制度内核,通过民主协商过程形成的合作方案是对产权制度的替代,是适合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有效制度安排;(3)以村寨为典型代表的社区旅游研究不能简单强调“赋权”,应该从村寨制出发,挖掘村寨社区的组织与制度资源,将外来的结构性力量与村寨内生秩序统筹考虑,与村寨社区协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村寨制;组织过程;运作机制;

基金资助: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治理机制研究”(20GZZD24);

专辑:哲学与人文科学;信息科技;社会科学Ⅰ辑;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题: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农业经济;旅游

分类号:F327;F592.7;D633

陈志永.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治理:制度底色、组织过程与运作机制——以贵州郎德苗寨两次旅游开发为讨论对象[J].文化与传播,2024,13(06):78-89.DOI:CNKI:SUN:WNCB.0.2024-0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