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媛瑾 吴红梅 陈志永
摘要:具有向心性的"扫寨"仪式是苗族村民对村寨秩序的一种自洽式追求,其仪式实践在保寨安康、凝聚社会力量、唤起集体意识与社区记忆的同时也建构着村寨秩序。本研究通过对黔东南郎德上寨"扫寨"仪式的文化人类学考察,借鉴英国象征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洁净"与"污秽"二元对立的分析框架,探讨村寨依托自组织力量对洁净空间诉求的文化表达中其内生秩序自我生成与延续的社会文化机制。研究指出:仪式实践以人员、时间、空间为阈限,建构出"洁净"与"污秽"、有序与无序的分类秩序,以此驱动社会规训力量从而维系社会的有机整合,保障村寨秩序的良性运转,从而为当下项目入村、旅游扶贫以及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社会基础和文化机制。
关键词:苗族村寨;公共文化空间;“扫寨”仪式;“洁净”与“污秽”;社会秩序;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民族旅游村寨治理模式的实践逻辑与制度创新研究”(15BGL126)成果;
DOI:10.16415/j.cnki.23-1021/c.2019.06.019
专辑:社会科学Ⅱ辑;社会科学Ⅰ辑
专题: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民族学
分类号:C912.4
盖媛瑾,吴红梅,陈志永.苗族村寨“扫寨”仪式与社会秩序建构——对黔东南郎德上寨“扫寨”仪式的文化人类学考察[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06):115-123.DOI:10.16415/j.cnki.23-1021/c.2019.0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