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泯院长荣获民进贵州省委2024年度参政议政“双特等奖” 我院再添新荣誉

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25年01月06日

字体: 关闭本页

民进贵州省委近日印发《关于2024年度参政议政优秀成果奖励的决定》(民进黔发〔2024〕23号),我院院长刘大泯教授撰写的《贵州乡村振兴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关于推进我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大中小学校进课堂的对策建议》荣获特等奖,《关于在贵州高速公路服务区创建“红色文化馆”的建议》荣获二等奖。此次获奖,是刘大泯院长个人荣誉,更是我院智库建设的又一阶段性成果,我们深感荣幸,也深知差距仍在、责任更重。

几点体会,与同仁共勉

选题“接地气”——好的资政报告要“懂政策、懂贵州、懂百姓”

三项课题均来自一线调研:在黔东南苗寨,老乡一句“文化只有放进手机才能传下去”催生了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的想法;在黔西北服务区,司机一句“除了加油还能看点啥”启发了红色文化馆的创意。我们愈发体会到,只有把“学术语言”翻译成“群众语言”,对策才不会悬空。

建议“能落地”——资政不是“写论文”,而是“写说明书”

此次获奖报告均附“政策工具包”,把每条建议细化为“谁来做、钱哪来、如何评”,方便部门“拿来即用”。但我们也清醒看到,部分指标设置仍偏理想化,下一步将引入第三方评估,让“软建议”接上“硬约束”。

团队“传帮带”——荣誉属于集体,更是新起点

研究过程中,学院青年教师、多位研究助理参与调研,大家白天走村入户、晚上整理数据,才换来今天的成绩。我们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继续完善“调研—选题—写作—转化”全链条培训,让更多年轻人敢写、会写、写出管用报告。

感谢民进省委、各级部门以及调研途中每一位受访者的坦诚与信任。我们将把鼓励变动力,把荣誉当责任,继续保持“小学生”心态,深入基层、深耕贵州,用更扎实的脚步、更谦逊的笔触,力争交出下一篇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文/伍韬

一审/伍韬 二审/胡馨月 三审/刘大泯